- +
法治建设网
您的位置   >   首页   >   资源  >  

西南科大将绿色低碳贯穿育人全过程

  西南科技大学的学生们。受访者供图

  从2005年至今,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培养出了全国一半多的建材地质总队大队长、总工程师,该学院学生先后获得国家级创新创业学科竞赛奖励186项……这些成绩折射出西南科技大学在地矿环境类人才培养领域已经探索出一条复合型人才培养新路。

近日,在国家一级学会赛事——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中,来自西南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南科大)地质工程专业的学生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学校在64所全国参赛高校中名列前茅,获得优秀组织奖和团队二等奖。

从2005年至今,西南科大环境与资源学院培养出了全国一半多的建材地质总队大队长、总工程师,该学院学生先后获得国家级创新创业学科竞赛奖励186项……这些成绩折射出西南科大在地矿环境类人才培养领域已经探索出一条复合型人才培养新路。

“我校自1952年起开办采矿班以来,地矿环境类人才培养已有70年历史。”日前,西南科大党委书记、校长董发勤谈及该校地矿环境类人才培养历程时说,“我们花了17年时间深入开展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让学科专业知识与绿色生态理念结合

今年暑假期间,西南科大环境与资源学院“承诺自然”环境保护协会走进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新桥镇,开展“彩虹背后绿色飞扬”主题夏令营活动。20名来自不同高校的学员,在当地进行生态文明与乡村振兴调研和环境知识科普与自然体验活动。“丹心一片育新苗,幼芽千株留新桥。”该学院学生刘尚松表示,“学院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专业知识与低碳环保理念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据悉,西南科大环境与资源学院自2005年成立之时,就依托环境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创造性地提出了绿色与生态贯通育人理念,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论,与地矿环境生态领域的全生命周期理论相融合,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各个具体环节,增强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和哲学认知。

“我们重构了地矿环境类学科专业群的共性知识体系,建立了‘学科模块化’镶嵌式学科知识体系,实现了学科交叉融合。”董发勤介绍说,该校构建了跨学科跨专业教学团队,实现了专业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在生态文明观基础上的有效衔接,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西南科大也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并引导教师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教育能力,打造全方位生态文明教育环境。

“我校以环境生态学科为先导,地质、矿产资源、矿物加工学科为主干,在专业基础内容部分前置生态保护类的通识课程。”董发勤表示,该做法让专业人才形成了生态保护意识。此外,西南科大也在专业课程中植入了生态协调、环境友好等理念。

据了解,西南科大在第一课堂之外,还鼓励学生参加“承诺自然”环保协会、“彩虹背后绿色飞扬”主题夏令营等社会实践,以及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国际湿地日等环保主题活动,强化学生的价值观塑造,让学科专业知识与绿色低碳理念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

“四延伸”“五协同”“三元融合”育人才

近日,在西南科大环境与资源学院专业教师谭江月的课堂上,同学们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得益于她采用设计学习情境的教学方法进行的课堂教学。

近年来,西南科大为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能力,推行“四延伸”教学改革和“五协同”育人模式,强化“三元融合”思政教育,取得显著成效。

何为“四延伸”教学改革?实际是让教学内容从教辅资料向在线资源延伸,变灌输式教学方式为探究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方式上从被动接受式学习延伸为分组讨论学习;让学习时空从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向实践基地、科技活动场馆、校外工程现场延伸,以便能增强学生的学科交叉复合研究能力、研究创新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在教学方式上从灌输式、讲授式向探究式、研讨式、线上线下混合式延伸,增强学生研究创新能力。

“我们的‘五协同’系统培养模式主要包含专业协同、学科协同、校际协同、校企协同和校所协同五种育人模式。”董发勤介绍道,该校打破了传统地矿环境类专业之间相对封闭的教育教学体系,在地质类专业教学中嵌入环境工程课程模块,在环境类专业教学中嵌入地矿资源课程模块,使得地矿环境类专业相互融合,形成专业集群,拓宽了学生的专业视野。

同时,西南科大又将地质学、矿业工程、环境工程等学科有机结合,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15个,以及国家城市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43个,促进了学生知识结构的交叉复合。并联合多所高校组建高校联盟,按照“章程约定、专业对接、课程互设、学分互认”的运行机制,形成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据悉,目前西南科大已与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武钢集团有限公司等86家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等建立了“学科对接,人才互聘,成果共享,技术共用”的运行机制,在学生实习实训、科研联合攻关等方面开展合作,实现了科技合作广结硕果的良好局面。

为区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中国西部地区在中国发展的战略棋盘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但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需要从源头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这就对新时代地矿环境类人才的知识结构和生态环境保护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然而传统地矿环境类专业教学下,学生生态文明素养不高,难以满足西部大开发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同时,该专业教学环境也相对封闭,导致学生被动学习、知识结构单一,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普遍较弱,因此学生毕业后难以扎根西部。

为解决以上难题,西南科大在多元协同培养地矿环境类复合型人才领域做出深入探索,让学生跨学科专业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该校培养的地矿环境类复合型人才具有多学科知识,能解决复杂地矿环境类问题,并活跃在地质勘探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第一线,其中80%的毕业生扎根西部,比10年前增长近一倍,为国家西部大开发作出了突出贡献。

近年来,西南科大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主动投入专业和课程建设,担任学生学术活动导师。该校获批国家级教学团队7个,开设国家级一流课程28门,主编教材34部。同时,该校教师在社会服务方面也积极作为,如该校董发勤教授团队利用微生物矿化技术,帮助九寨沟、黄龙进行震后修复工作。

“在教学实践和经验探索中,我校教师综合能力不断提高。”董发勤说道,该校教师先后在《高等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等期刊上发表教育教学改革论文144篇;该校召开“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与治理国际论坛”“绿色发展与城市治理国际研讨会”等国内外学术会议55次,积极推广教学成果,对国内高校地矿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据了解,下一步,西南科大将持续以绿色低碳的地球自然系统观为引领,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中西部地区建设之中,为区域发展提供地矿资源、环境生态类复合型人才。(郭鸿雁 陈 科)

投稿邮箱:zgfzjs@126.com

为您推荐

“煤都”之变 榆林氢能产业集群蓄势而起

2024第二届西部氢能博览会近日在陕西榆林开幕,氢能产届、学界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我国氢能产业蓬勃发展与“塞上驼城”城...

工信部:暂停钢铁产能置换

● 本报记者 张军 工业和信息化部8月23日消息,工信部近日印发通知,各地区自8月23日起暂停公示、公告新的钢铁产能置换...

中国海油在南海超深水超浅层探获千亿方大气田

科技日报北京8月7日电 (记者操秀英)中国海油7日宣布,在海南岛东南海域发现的陵水36-1气田新增探明储量顺利通过国家有...

山西6月煤层气产量创历史新高

当前已进入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关键期,能源大省山西正加大煤层气增产保供力度。记者20日从山西省统计局获悉,今年6月份山西煤层...

我国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再创世界纪录

科技日报讯 (记者王禹涵)记者7月7日获悉,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基绿能”)研制的晶硅—钙钛矿叠层太阳能...

自然资源部:已批复18个省级国土空间规划

自然资源部表示,截至目前,国务院已经批复江苏等18个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全国100%的市级规划和97%的县级规划也已经报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