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治建设网
您的位置   >   首页   >   乡村振兴  >  

“湾区伶仃”号下水,大湾区实现“吃鱼自由”

科技日报讯 (记者龙跃梅 通讯员尤俊 肖明葵)近日,全球首艘自航式水体自然交换型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在广东江门成功下水,标志着我国深远海养殖迈向“科技牧海”新纪元。

“湾区伶仃”号深海养殖工船规模宏大,总长155.8米,型宽44米,型深24米,最大吃水深度达20米。与一般的渔船不同的是,“湾区伶仃”号水下部分并非封闭结构,而是由15根方形立柱拼砌成一个“水下宫殿”。其通过挂设渔网,隔出12个独立的养殖舱室,可同时开展多种鱼苗养殖,极大地丰富了养殖类型。

“湾区伶仃”号由中交四航局江门航通船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四航局航通公司”)建造。整船养殖空间近8万立方米,水量相当于32个标准游泳池,为鱼儿提供了广阔的自由游动空间,提升鱼苗活力和鱼肉品质。“湾区伶仃”号建成后,可年产5000吨鱼,是大湾区实现“吃鱼自由”的重要来源。

“湾区伶仃”号养殖工船将奔赴粤港澳大湾区深处开展养殖作业。该区域台风频发,海面风浪大,雨水天数多,严重影响养殖安全。为此,中交四航局项目团队秉持“安全为先,质量立业”的理念,选用了重量更轻、质量更优的高强钢作为建造主材料,为“湾区伶仃”号打造了一副“强壮骨骼”,可保障鱼苗等在12级台风下的养殖安全。

中交四航局项目总工程师黄晨光介绍道:“‘湾区伶仃’号在静态养殖时100%使用清洁能源,大大减少碳排放量。”为响应国家培育新质生产力和实现“双碳”目标的要求,“湾区伶仃”号采用了先进的全电推进系统,拥有20千瓦的风力发电系统,能够满足静态养殖时的用电需求,助力船舶行业绿色发展。该船还拥有两台3600千瓦的舵桨机,就像一双有力的“鱼鳍”,3.8米直径的桨叶助力其自由遨游于湾区海洋。

投稿邮箱:zgfzjs@126.com

为您推荐

全国农作物种子基地监督检查开展

人民日报北京6月6日电 (记者郁静娴)近日,农业农村部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农作物种子基地监督检查工作,紧盯繁种制种关键环...

新闻分析:干热风+干旱,对北方冬小麦影响几何

新华社北京5月10日电题:干热风+干旱,对北方冬小麦影响几何 新华社记者刘诗平 中央气象台10日预报,河南、陕西、山西等...

严查假冒伪劣!农业农村部开展春季种子市场检查

记者3月12日从农业农村部获悉,农业农村部近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春季农作物种子市场检查,聚焦玉米、大豆、水稻、马铃薯、...

生态共建分布式光伏民生工程 暨四大平台全国项目启动会在唐山举行

2025年3月2日,“生态共建分布式光伏民生工程暨四大平台全国项目启动会”在唐山世德酒店第一会议室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天...

中央一号文件丨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过渡期结束后帮扶政策不会“急刹车”

新华社北京2月24日电(记者胡璐、古一平)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中央财办分管...

乡村全面振兴规划出炉 明确九大重点任务

记者1月22日获悉,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
返回顶部